7月29日下午3点半,由湖南省政协文史委、省政协新闻宣传中心主办,文史博览杂志社承办的“寻找身边的古建筑——青年学子历史建筑保护公益行”活动第二场网络直播在湖南郴州市莲塘镇锦湖村开启。
湖南省政协云、网易、文史博览、力量湖南组成直播团队,跟随正在该村调研的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团队,探访直播古村落现场。就在播出后的1个小时里,直播点击人数超过30万。
参与锦湖村直播的调研团队主要由中南大学的5名青年学子组成。其中,有三名博士、两名硕士。调研组在开启郴州调研的前三天里,已走过27个村,调查了25个古戏台。
调研团队之所以选择郴州桂阳古戏台为调研点,是因为郴州桂阳是湘昆重要的发展与繁荣之地,在桂阳,每村都有一个祠堂,每个祠堂有个古戏台,这是桂阳县的奇特现象。
数量大、密集度极高、质量极为精美,桂阳的古戏台群实在令人惊叹:在清朝最鼎盛时期,桂阳有500多座戏台,在1949年普查时有481座,在2013年的普查中,依旧有逾300座。
为什么这里会产生如此数量众多的古戏台?如今,它们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古戏台背后的乡村文化,又有怎样的走向?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郴州调研团的青年学子们在行走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并试图寻找答案。他们看到,当戏台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背后所牵系的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在本次直播过程中,青年学子一路发现与寻找,通过镜头,带领网友走进锦湖村有着270多年历史的锦湖家祠和戏台,现场实地观看了一场湘昆的演出。
同时,他们还与当地村民、政府官员进行沟通互动,围绕古戏台的保护、乡村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面对面提问题,摆建议,发出青年之声。
“戏台不仅仅是简单的演戏,祠堂也不仅是祭祖,这些祠堂里的壁画也不仅仅是装饰,他的一切指向,都是教化子孙。桂阳的祠堂这么多,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调研组的龙明盛博士说。
然而,在桂阳,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的古戏台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湮灭于历史的烟尘里。“古戏台的遗存和保护,面临怎样的挑战?”
桂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欧阳湘英介绍说,锦湖村的古戏台有270多年的历史,像这样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戏台,桂阳县还有300多座。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目前桂阳县已出台了古戏台的专项保护规划,提供专项资金修缮戏台,开展专题活动保护古戏台,“要以戏养台,让文物活起来”。
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空心化,农村的文化生活形态在改变。在农村,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面临挑战。在广大农村基层,如何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青年学子的疑问。
莲塘镇党委书记廖海雄说,目前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农村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他认为青年学子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调研十分有意义。“这次活动有利于丰富基层民众的精神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古戏台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通过青年学子的参与,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唤起更多社会群众和年轻人对古建筑保护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活动自启动以来引发大量关注和良好反响。这场寻找与发现之行真正实现调研团队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桂阳县政协副主席刘忠说:“这个活动非常好,有利于提高青年学子的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保护古戏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建筑不仅仅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更是一份难以抹去的乡愁。寻找身边的古建筑,青年学子公益行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唤起大众对“被遗忘的历史”的重视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