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至7日,省政协“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调研一组来到湘潭进行实地调研,由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带队,省政协常委、省司法厅厅长谈敬纯任组长,实地考察湘潭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经济开发区及部分非公企业,详细了解当地非公经济主体多渠道融资、行政和司法部门为非公企业提供服务、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等问题。
民营企业有问题谈问题
职能部门强化“除虫护花”意识
非公经济是湘潭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对投资贡献率达70%,税收贡献率达67%,远远超出全省水平,就业贡献率达88%。近三年,全市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由166668户增加到191014户,非公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66.8%,2015年的67.1%,提升到2016年的68.3%,培育了步步高、泰富重工、吉利汽车、迅达科技等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整体来说,湘潭市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在4月6日上午召开的非公经济人士为主的座谈会上,民营企业也吐露了烦恼与心声:诉讼执行难,赢了官司输了钱,拖累企业发展;企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务犯罪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难,非公经济与国有企业同案不同贷;企业技术人才难引进、用工难;与政府沟通成本高等。
法治环境是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当前,非公经济枝繁叶茂,离不开司法部门啄木鸟般的“除虫护花”,如何把“除虫护花”机制落实到位?政府职能部门与司法机关的服务如何直击痛点、叫好又叫座?
在4月6日下午召开的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座谈会上,调研组将非公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抛给了各职能部门,并与各部门针对问题交流互动。
事实上,为了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湘潭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作出了一系列努力。
针对“降低与政府沟通成本”的呼声,2013年以来,湘潭市下发市政府文件(令)4个,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0项,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设立1亿元政府过桥专项资金,为18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200笔过桥资金费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加强法律咨询服务,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呼声,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工商联协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听取民营企业家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组织开展“送法入校园”和法律知识讲座,降低非公经济主体的法律风险。
针对“多教育、多警示、少处罚”的呼声,湘潭市人民检察院建立了涉企重大案件风险评估制度,对涉企案件确需采取人身强制措施、资金冻结措施、财产扣押措施的,必须在办案中坚持做到“五个慎重”“五个严禁”,防止因司法不当影响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之后,省政协常委、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发问:“出了问题,我们的企业知道找哪个职能部门,但是没出问题的企业也需要咨询相关事项,这个时候要找谁?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对称、管理不对称,我们是否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非公经济的机构?”这个建议得到了湘潭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当场回应,将尽快将“非公经济领导小组”雏形逐步完善,专门为非公经济主体提供服务。
一对一、面对面访谈
每个民营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每一个民营企业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和一本难念的经”,在组长谈敬纯的带领下,4月7日上午,调研组分成四个小组,根据掌握或反馈的情况,随机抽点部分企业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困难。
“在发展民营企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作风、态度如何?司法部门在司法公正方面做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建议?我们就想听点真话、实话。”
周明(化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总,建筑行业的追款难、经济纠纷多、官司多等难题一样不差地落在了这家公司的头上。2015年,因与攸县一家项目开发公司发生2000多万元工程款的经济纠纷,周明所在的公司一纸诉讼将对方告上了法庭,但两年过去,至今仍未开庭。法院冻结了公司基本账户,导致公司陷入瘫痪,无法正常运营。如今,公司陷入困境,董事长生病住院,周明也急得满头包……
李娟(化名)所在的食品公司2011年入住湘潭市雨湖区农民科技创业园,所有手续齐全,但国有土地证却至今没有拿到,导致投资方不愿与其合作,甚至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而商机转瞬即逝。
郭静(化名)是一家服装厂老板,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最令她头痛的却是用工难,“生产型企业是需要员工扎扎实实去做的,但员工为了领取政府的失业金,动不动就离职”。原来,李静的公司为每位员工都买了五险,其中包括失业保险,有些员工懒散,突然离职,领取政府发放的失业金,再换另一家公司工作。离职不办交接,这就造成了企业后续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每个行业遇到的困难不尽相同,但困难一直都在。
“非公经济的法治环境建设需要时日,更需要有阵痛”,谈敬纯说,通过这次调研对非公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当前影响、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特别是结合自身的职能去思考怎样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做好服务,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结合点,比如说如何为非公经济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问题,让他们把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再比如说“一带一路”走出去,我们如何助力这些非公企业了解他国的法律。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好服务,为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杨维刚说,非公经济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湖南非公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活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难题。省政协“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调研组来到湘潭,就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边调研、边协商、边督促解决问题。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把服务非公经济发展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重要切入点,转变观念和思路,强化服务措施,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湖南省政协将坚持发挥好协商、监督作用,把调研的情况汇总,呈报给省委省政府,助推非公经济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