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坚持问题导向,助推秸秆焚烧精准管控——湖南日报记者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仲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25-07-25 来源: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昂昂

  时值盛夏,湖南各地早稻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在早稻秸秆处理现场,随处可见各级政协委员的身影。

  我省年均秸秆产量约3705万吨,早稻秸秆处理具有“开局定调”的关键作用,不仅关系到秋粮产量,其处理效果也直接影响全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整体成效。当前,既要科学处理好早稻秸秆,更要为秋收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精准管控做好准备。

  近年来,全省政协系统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在做好“四个凝聚”工作上不断发力,在民主监督上不断创新,全力助推秸秆综合治理,为守护好“湖南蓝”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7月23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仲伯接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全省政协系统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

  高位推动,构建监督新格局

  “秸秆焚烧是影响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去年的数据显示,秸秆焚烧拉高全省PM2.5年均浓度约2.8微克。”陈仲伯介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和《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

  “党委、政府有号召,政协必须见行动。”陈仲伯介绍,省政协聚焦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制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民主监督实施方案》《助推生态环境问题有奖举报九条措施》,明确“聚焦政策落实、聚焦科技赋能、聚焦产业培育、聚焦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并向全省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发出倡议书。

  毛万春、胡伟林、何寄华等省政协领导分别带队,赴省直单位及市州调研,指导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开展。

  省政协还探索建立了一套机制,由省政协统筹协调、专委会专业指导、市县政协具体实施、委员工作室落实落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省政协将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工作纳入委员履职内容,引导全省3万余名政协委员积极参与。”陈仲伯说。

  坚持问题导向,助力破解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全省政协系统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工作的最大特点。”陈仲伯说,实践中,省政协总结出“三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在监督与协商相结合方面,运用政协云、委员工作室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相关界别、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县乡干部和相关企业、种粮大户、农民代表等,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协商讨论、建言献策。通过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组织委员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掌握真实情况。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方面,既运用提案、视察等传统方式,又开展生态环保有奖举报、随手拍等新方式,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违规焚烧秸秆行为。

  各市州政协也立足当地实际靶向发力,全力助力。邵阳市政协组织调研秸秆利用企业及铁塔监控系统,专题协商提出技术赋能、精准执法的建议。常德市政协推动启动建设全市首个年处理20万吨的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娄底市政协以委员工作室巡查为抓手,组织民主监督小组下沉乡镇督导。怀化市政协结合无人机航拍、红外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秸秆焚烧“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立体防控体系。

  广泛凝聚共识,培育秸秆综合利用新风尚

  “不仅要疏通秸秆的出路,也要疏通百姓的思路。”陈仲伯介绍,全省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纷纷化身政策宣讲员、科普宣传员、网格信息员、工作监督员,进村(社区)、企业、机关解读秸秆禁限烧的重要意义,介绍秸秆综合利用的多种途径。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湖南日报社在新湖南客户端联合开设生态环保直通车专题,近百名各级政协委员拍摄委员环保公开课短视频,向界别群众宣讲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知识。

  常德市政协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组织政协委员、公益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委员企业,通过“屋场会”“田间课堂”等形式,宣传秸秆禁限烧政策、水污染防治等50多场次。

  衡阳市衡南县岐山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驻镇委员等“包片联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召开“唠嗑式”协商会10余场,用方言土语宣讲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等政策,消除了村民“政策不接地气”的误解。

  在各级政协积极推动下,不少地区村头巷尾设立了“环保大喇叭”,在赶集日开展“绿色农耕”微课堂,用乡音土话传播政策法规、环保理念;很多地方开展了秸秆手工艺比赛,将禁烧宣传融入剪纸、快板等非遗展示;推动禁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力求形成“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文明新风。

  “蓝天保卫战没有完成时。”陈仲伯建议,针对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精准管控工作的特点,要织牢焚烧管控“责任网”,构建人技协同“防火墙”,打好禁烧执法“组合拳”,培育农耕文明“新风尚”。他表示,秸秆焚烧管控,贵在精准,成在持久。唯有责任落到“最后一米”,科技扎进田间地头,群众成为行动主角,方能实现“蓝天”与“沃土”双赢,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底气。

来源 | 湖南日报2025年7月24日03要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