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加工环节进行重大改革,实现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千年雄黄矿区全面停产,正在恢复青山绿水。
近日,湘声报记者随同全国政协“加强管控与修复,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调研组,走进益阳竹工业园区和常德石门雄黄矿区,感受到了两个曾经的污染地区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
尽管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治理资金和技术储备不足、部分领域治理进展不平衡、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益阳和常德两地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益阳竹产业
重构加工流程获新生
竹产业是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的传统主导产业,全镇竹凉席产业在高峰期年产值突破10亿元,吸纳近万人就业。竹产业在给当地带来财富之时,污染也伴随而来。
竹制品加工必须经浸泡、蒸煮、消毒等多个环节,加工过程需添加多种化学制剂,并产生大量污水。过去,这些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污染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威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也造成了耕地污染。
此外,抛光后的竹块晾晒要占用大量农田,益阳有部分耕地因此被荒废或污染。由此造成耕地地力下降,农业减产。
2014年,原国家环保部向省环保厅发函,要求对益阳市竹凉席加工产业全面加以整治,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当时,益阳拥有竹林面积205万多亩,竹凉席的生产加工遍布志溪河沿线的桃江县桃花江镇,赫山区新市渡镇、龙光桥镇、谢林港镇等,共有各类竹凉席加工作坊、生产企业1000余家。
只有甩掉环境污染的包袱,益阳竹产业才能涅槃重生。此后,益阳市主要竹产区在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5年,益阳高新区提出了“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治污思路,建设高标准竹凉席工业园区,成功引进天翔竹业、天缘竹业、湘竹科技等规模企业,并进行环保集中治污。
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科华介绍,“两头在外”即将断料、冲条、切割、打孔等前段工序,与串片、包边、贴牌、销售等后段工序,交各家各户自行完成;“中间集中”即用绿色环保的碳化加工工艺,取代污染严重的蒸煮、抛光、晒片等传统工艺,将碳化加工向竹凉席工业园集中,废渣、废水集中处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像我这种熟练工,每天可赚二三百元。”5月30日,当地一位凉席制作工人告诉调研组,如果自家接了订单,可把竹片拿到天翔公司加工,再把加工好的竹片拿回家自己串片、包边、销售。这种方式不用自家花钱购买设备,加工成本也不高;没有订单的时候,可以到公司打工,一年收入不比以前少。
碳化加工工艺是天翔竹业投入百万元、携手湖南省内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成果,2010年获得国家专利。
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使得谢林港镇竹凉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有了自己的品牌,加上电商助力(碳化加工凉席六成通过电商销售),谢林港镇竹凉席加工企业已直接与终端市场打上了交道。
如今,竹凉席加工园区与过去“前店后厂”小作坊一条街已完全是两样,曾经被污染的耕地也逐渐在恢复中。
对此,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委员、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认为,选定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和投入资金需精准,源头防控要更加精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会同指导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补偿的政策,建立土壤防护基金;细化《土壤污染防治法》,以适应地方治理的需求。
千年矿区
高标准治理焕新颜
常德石门县雄黄矿区是亚洲最大的单砷矿区,矿区面积约120公顷,已有1500多年的开采历史。雄黄粉用来生产砒霜、硫酸、鞭炮,也是一味药材。这片土地在创造荣光和财富的同时,也深埋下砷中毒的种子。
由于雄黄矿区长期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对矿区周边约35平方公里(核心区9平方公里)造成污染。2009年,该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被纳入国家和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2010年11月,石门县依法关闭了雄黄水泥、雄黄化工、雄黄矿业3家企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恢复矿区正常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石门县政府申报了《湖南石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工程面积约2万亩。
其中,一期工程为4476亩污染农田修复及配套辅助工程,在重度污染农田1000多亩,主要采用蜈蚣草修复技术。
蜈蚣草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最高可达20000mg/kg,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
如今,通过综合治理,雄黄矿区环境明显改善,原来寸草不生的地块,不断长出绿色植被,矿区的溪水含坤量也大大下降。
雄黄矿区只是常德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2016年5月,常德市被纳入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当年年底,便编制了高标准的实施方案。
针对被污染耕地的“病灶”,常德市为土壤治病开出了基础工作先行、污染防治先行、防控体系先行、技术路径先行、治理示范先行“五个先行”的药方。
2017年,常德市累计投入资金3.51亿元,实施了一批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迈出了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一步。同年,常德各县区市政府(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辖区内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也正在与县区市政府签订责任状。
目前,常德市已实施完成118个国控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全市1508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各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正有序推进。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从常德经验可以看出,各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工作,但还需进一步改进方式,完善治理措施。要加强科技创新,构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体系,重金属污染治理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文|湘声报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