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5日,省政协常委、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率队赴岳阳开展“洞庭湖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调研活动。该课题是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的子课题,调研组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湿地、候鸟保护区、中科院东洞庭湖湿地站、渔政站,并乘船调研长江、洞庭湖三江口至扁山区域江豚栖息地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5月4日下午,在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救护站里,“明星”麋鹿点点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就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麋鹿保护大使”——汪涵。这是汪涵第一次深入实地看望点点,了解麋鹿等东洞庭湖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保护情况。
本次和汪涵一起来看望点点的,还有省政协委员李建军、秦建新,岳阳市政协委员蒋勇,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开展“洞庭湖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调研活动,该课题是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的子课题。
点点的故事
点点是一头有故事的麋鹿。它是一只母麋鹿,之所以叫点点,有人说,是因为刚刚生下来的小鹿,身上长有白色的斑点,也有的人说,因为当时的它,太孱弱了。
据长期关注点点成长的原岳阳市政协常委潘刚强介绍,点点出生在洞庭湖的芦苇荡里,刚刚出生时,它的妈妈被流浪狗吓跑了。芦苇丛中一阵呦呦的嘶鸣,让割芦苇的人发现了它,暗红色的血迹,橘黄色的毛发,小家伙用了吃奶的劲儿,尝试站起来。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用棉衣把小家伙抱回了管理站,从此,点点有了一个家。
今年,点点6岁了,终于当了妈妈。
汪涵也一直关注着点点和它的伙伴们的成长。2017年7月7日,汪涵从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全球项目总监Gl-yn Davies接过荣誉 ,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麋鹿保护大使”。
“我正在从事的方言保护,方言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现在保护麋鹿,也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其实方言保护与麋鹿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是相通的。”汪涵表示。
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因为人口的增长与密集,逐渐丧失了栖息地,于100多年前在中国灭绝。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政府的努力之下,分多次从欧洲各国选种运回中国建立麋鹿保护区。目前,东洞庭湖麋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数量由以前的不到10头发展到120多头。
“麋鹿与当地百姓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汪涵一行在调研座谈会上首先提出的问题。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力介绍,近些年,每次洞庭湖涨水期间,麋鹿就会从湖中跑出来,导致农田被踩踏,给农民造成损失。
据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局长徐皓介绍,去年岳阳君山区拿出30万元购买保险,用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方式还在探索,因为麋鹿致害责任保险风险高,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做,理赔方式也不成熟。”此外,现在保险赔付机制还只是针对麋鹿造成的损失,而针对鸟类造成的损失还没有赔付机制。“君山区候鸟危害作物情况更为突出,社会矛盾更大”。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汪涵表示将以此为专项来进行调研,“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就像两个人跳交谊舞,要想把这支舞跳好,就要在共同的节奏中进退。人与人跳舞时可以协调进退,但人与野生动物跳舞时,人类就需要带着它们跳。”
汪涵说:“要用创新的模式,解决洞庭湖生态治理中野生动物与人之间的矛盾,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就是这样一种创新模式,但要加大投入和研究,让这一模式机制走向成熟。”
“再不做,就晚了!”
东洞庭湖湿地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的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是东北亚迁徙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这里有东方白鹤、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有白鲟、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还有白鳍豚、江豚等国家一级保护哺乳类动物。
但是,由于目前洞庭湖枯水期长,冬季水位降低,湿润泥滩面积减小,沉水植物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鸟栖息地丧失较多,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越冬水鸟特别是珍惜濒危鸟类数量明显减少,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
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的考察,2006年9月江豚数量约为230头,2007年6月江豚数量为180头,2015年江豚数量只有约90头,2017年2月,江豚种群数量为103到105头。由此可见,洞庭湖江豚下降趋势虽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保护形势仍相当严峻。
2011年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江豚守望者”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保护江豚。参与本次调研的蒋勇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战略创新总监兼湖南区域负责人,他对目前政府和民间对江豚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力度表示欣慰。他说:“江豚和麋鹿都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健康系统的标志性物种,它们能好好活着,我们才能好好活着。”毕竟,长江江豚不可能离开长江,长江边上的人也不可能离开长江。
汪涵说:“保护洞庭湖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和为人类自然环境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做这样的事情,再不做就晚了!但是现在做,还不晚,关键是要拿出创新的举措。”
如何创新举措?汪涵和调研团队认为,在保护的过程中要有更多的创新,要因地制宜,做出更多的研究和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人和动物的关系协调到最好。
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洞庭湖保护?
汪涵说,可以让湖南的学校,特别是沿湖城市的大学、中学、小学等,把一种濒危动物作为学校的吉祥物,每年由学校带着学生到洞庭湖踏青,看看这些吉祥物,以此培养学生对洞庭湖的特殊感情,引导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洞庭湖的队伍。
汪涵说:
“这个世界不单单是人类的世界,人类与世界的每一个生灵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去关心大自然、关心这些物种,而物种的多样性最后也会反哺人类,让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充满诗意。”
文 |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吴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