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关键在于人才。根据《湖南省政协2020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的部署安排,今年,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与民进湖南省委将就“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专题协商。3月27日,省政协召开“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调研课题视频会议,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线上+线下”
打造会议与调研的创新形式
视频会议通过政协云平台,在长沙设主会场,南县、衡阳县、汉寿县等地设分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委员、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政协负责人和基层工作者、专家学者一起谈体会、谈感受,就课题涉及的各项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为我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会议介绍了此次课题实施方案:将由省政协领导带队,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赴衡阳市、常德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等地区开展省内实地调研,并赴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省外对比调研。
同时,创新调研方式,实行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委托部分市县区政协协同调研,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形式开展调研和宣传,组成多支调研小分队,扩大调研覆盖面,发布热点关注,收集网络民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调研报告修改完善后,报送省委、省政府。
据悉,省政协已经对全省各县市区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线上调研,为接下来的实地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吸引人才、稳住人才
“望城经验”与“泸溪样本”
会上,望城区、常宁市、汉寿县、东安县、泸溪县政协负责人对所在地区的乡村人才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望城区以农业产业人才为依托,驱动产业发展新引擎,实现产业与人才之间良性互动。结合区位地理优势,望城区着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县一特”蔬菜产业、荷花虾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吸引“人才链”,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以人才引领、推动产业发展。
对于乡村来说,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既有着承载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重大意义,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而在此次会议中,教育是与会成员频频提起的话题。
怎样把优秀教育人才留在乡村?泸溪县提供了样本。
“我们主要是优化软环境,靠感情留住人,事业吸引人,待遇激励人。”据泸溪县政协负责人介绍,为鼓励教师、医卫人才向农村流动,泸溪县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医卫人才支持计划,坚持优惠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使乡村人才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大力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支持计划,县财政优先安排资金保证落实乡村教师岗位津贴,最高每人每月补贴1400元,并在职称评聘上优先,引导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
找共性、找规律
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
“调研分析的选择切口可以更小一些,独辟蹊径。”针对此次调研,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谢忠阳建议以“解剖麻雀”的思路进行: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村县,进行扎实细致的调研后,深入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普适性规律,再结合当地实际开出“针对性良方”。
而在省社科院原院长、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有志看来,此次调研,应该注意对乡村振兴人才分类,对于管理类、科技类等不同类别的乡村人才,应在调研中发现其不同特点,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衡阳县集兵镇大利村党总支书记任贤龙提出建议:“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才能摆脱乡村建设靠财政输血的局面,更好地吸引人才。”
……
“这不仅是一次针对课题的调研视频会,也是一次研讨会。”赖明勇说道。
赖明勇表示,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议政要议到关键处。今年是省政协“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此次调研,务必强化共识,切实担当责任,务必抓住重点,力求真实管用,务必精心组织,做好组织保障。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通过采用政协云等方式,开展线上调研、小组座谈和协同调研,提升调研覆盖面,要加强与“双助双行动”等工作的协调衔接,提高工作成效。调研要有数据、有依据,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
文 | 《文史博览·人物》 记者 夏丽杰
图 | 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