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1日)上午,一场农业领域院士专家读书交流会,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民族和宗教委的部分委员与院士专家一道,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汪洋主席关于读书活动的指示要求,开展学习交流。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出席。
会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曹英华领学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副主席刘奇葆指示精神和省委书记杜家毫、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关于读书活动的有关要求。
“一张食谱,浓缩了美好生活;五位院士,包下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介绍,湖南农业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6位,其中5位在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仲华等5位院士,深耕大米、油菜、猪肉、辣椒、茶叶等领域,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交流会上,大米、生猪、油菜、茶叶、猕猴桃等领域的种养殖专家,以及土地环境、农村规划等方面的专家,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定生猪生产、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等角度,进行了学习交流,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因地制宜的产业,没有产业就吸引不了外出打工的人。”省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说,有不少省份都在恢复和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农产品,“这样的产品是可继承的,有生命力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是茶叶科学领域的专家,他认为,产业兴旺要抓优势高效产业。湖南在农业方面要抓好两个板块,一是把握好水稻、生猪等安全,二是发展精细农业,提升乡村振兴综合实力,让技术团队走进乡村,推动技术落地。“科学家要以市场化的理念做科学。”刘仲华满怀信心地说,拥有6大农业领域院士的湖南,可以聚焦主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省政协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徐庆国在会上交流了他的学习体会,他通过此次读书学习,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对粮食安全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不再是过去的片面强调自给自足,而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以及当前强调的绿水青山和粮食节约,都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在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仁才看来,乡村振兴应重视人才与技术保障力度。可以充分发挥湖南农大“院士天团”及其雄厚的农业专家与技术成果优势,在引领湖南农业技术普及、推广与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交流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福生认为,乡村振兴要把农民增收提高到更高的高度。省政协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徐超富认为,要坚持质量兴农,提质增效,可探索在成熟的农产品上实施认证,高起点打造品牌。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龙岳林则认为,乡村振兴要做好产业规划。
专家和委员们认为,此次线下读书活动,是线上读书主题活动的拓展和深化。将抓住这次学习机会,把学习化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及建言资政的动力。大家希望读书活动由政协拓展至各相关部门、从城镇拓展至乡村,促进全民阅读与科普推广。
戴道晋强调,要坚持读书与履职相结合,在读书中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将读书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建言献策与凝聚共识并重,为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强化责任担当。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扶持农民创业就业。
END
文图|湘声报记者程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