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后记”中讲了一个细节,让我们一下洞悉了这本书的主旨和特征。编辑组的同志当时想给此书起个响亮的好名字,讨论多次都不满意。就在本书发稿之际,他们请作者确定书名,李瑞环同志信手写了“务实求理”四个字。虽是信手拈来,却是多年积淀的结晶。正如编者所言:“我们理解,‘务实求理’四个字,既是本书的主要特点,也是作者人生经历、经验的主要体会,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和对文风的某种希翼或倡导。”循着这个提示读完全书,强烈地感到李瑞环同志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言如其心,文如其人,行如其理。
先说“言如其心”。这个“心”字,一是指李瑞环同志的为民之心,二是指他的求理之心,这两“心”合一心像一条红线贯穿全书。李瑞环同志来自基层,始终 没有忘记广大人民群众,使老百姓感到李瑞环同志与自己贴着心。在天津工作期间,他十分关心大港油田青年职工找对象问题,动员妇联等组织上门帮忙,为大龄青年着想,给他们介绍对象。他对目前的高房价十分忧虑,从一开始就不同意提出每家要有一套自有产权房。他认为十几亿人口每家一套产权房,一是解决不了,二是 一定要出问题。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老百姓建廉租房。他有一个为人民办实事的“五线一交”原则,坚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 事,办促进精神文明的事,办力所能及的事。他在本书的代序《让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中说:“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我的文化知识、建筑专业知 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有时简直是‘恶补’。”他为了学习哲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阅读经典著作,许多重要章节都能背下来。这种学习力,令我们难以望其项背。
再说“文如其人”。这是指他的人品和文品始终如一。李瑞环同志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他很早就参加工作,当了劳模。现实中的李瑞环同志当普通木工时就因爱学肯钻出了名,当木工青年突击队长时创造了许多个奇迹。在人民大会堂工地铺地板,他一改传统的“放大样”做法,用数学公式推算出施工面积,再把 这个面积分成若干等份,同时施工,仅用8天就完成了原定45天的任务。他发明的“地板刨”改变了工人趴着、跪着作业的落后方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他从一线走来,知道工人想什么、盼什么,熟悉劳动者的情感、气质和语言。他担任领导职务后,由于重视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因而他的讲话 和文稿中到处是富于哲理的大白话,新鲜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大道理、大智慧,很少有那种空洞无用的官腔。这种新鲜朴实的讲话风格,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官话套话连篇,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说“行如其理”。这是指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导行动,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他的务实精神是全国闻名的。他善于调查研究,不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不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和落实还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他都能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处理起来有条不紊、稳重扎实。他强调干部要“知实情、说实 话、想实招、求实效”,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他痛斥那些只说不干,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的坏作风,尖锐地指出这种作风 误事、误国、误人、误己。他不仅倡导务实精神,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十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结合是运用,结合是目的,结合是坚持,结合也 是发展,离开结合谈发展、谈坚持、谈坚定,只能是空话、大话、假话”……
“务实求理”是李瑞环同志的成功经验。他的讲话,人们爱听,高级干部、普通群众都津津乐道。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称他为“努力学习的人,勤奋工作的人,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不说空话大话的人,人民喜欢的人,人民不忘记的人”。
此书与他前两本书不同,不光是从哲学角度谈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处世理政的许多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情况,为我们展现出一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让我们体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智慧。因此,我建议领导干部不妨 都读一读《务实求理》这本书,真心做一个“不说空话大话的人,人民喜欢的人,人民不忘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