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全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省,创造了许多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湖南是内陆省份,“开放崛起 创新引领”成为新湖南发展的战略目标。开放型经济,湖南要向江苏学什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新华说,江苏在开放理念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形成的经验和特色,值得湖南学习。
4月11日至14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新华率“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开放强省”第二调研监督组,到江苏调研学习开放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调研组在江苏苏州、镇江、南京三市,先后调研考察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镇江新区综合保税区、江苏汇鸿冷链物流、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江宁开发区、南京菲尼克斯电器制造、南京泉峰制造等江苏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园区和企业。
站在全国视角看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江苏省无疑是第一方阵的排头兵——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7.6万亿,排全国第2;进出口总额高达3.36万亿,排全国第2。今年1-2月财政收入1432.0亿,排全国第2。同时,江苏还拥有2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占全国15%,综合保税区达到1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江苏开放型经济规模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领先,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很多改革创新开全国先列之河。
袁新华指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成绩令人瞩目,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起步早、程度高,走在了全国前列,创造了许多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宝贵经验,值得湖南学习。她认为,湖南一是要学习江苏开放理念,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树立全局观念和国际视野;二是要学习精细服务,开放经济主要靠制度、服务和环境,江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要学习绿色发展,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五个强省”,走一条适合湖南省情的发展之路。
湖南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陈益枝介绍,学习借鉴江苏开放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是调研组的主要出发点。彭继球、李国雄、孙易兵、北冰、吴培辉、王云华、常琪、王锦辉等参加调研的委员寻找江苏经验,思考湖南发展——在充实的调研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对比湖南实际,他们认为“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创新举措”。
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对照自身条件,有哪些开放发展的经验可向江苏学习和借鉴?湖南如何对接“一带一路”,更好地发挥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湖南向江苏学什么?
学开放理念
在位于江苏苏州的中新工业园区,有一块展示板,上面有着这几个关键词:借鉴,创新,圆融,共赢。
“如果要问园区的发展经验是什么,那么就是这八个字。它是园区发展至今并不断被复制和借鉴的核心理念。”苏州市政协副主席陈雄伟介绍。
“这是苏州中新工业园创建初期的理念,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仍感觉它强劲的思想引领。”袁新华说。
湖南要向江苏学习,学开放理念。
苏州中新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1994年5月实施启动。它源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表达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的意向。1994年2月,园区最终选址苏州。
在全国的工业园区中,苏州中新工业园有着极为鲜明的名片:它是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是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江苏在1994年就提出了开放经济,相较而言,湖南提出开放经济是相对滞后的,开放型经济是我们的重要短板。湖南学习江苏,首先要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湖南省政协常委,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彭继球说。
苏州中新工业园区的成功,一方面是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并通过创新、圆融、共赢的核心理念发展。而以它为蓝本,其试点经验扩大到苏州全市以及江苏。
在湖南,目前保税区、开放平台的数量少,作用发挥不够,如何打造更多载体、以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湖南对外发展之所需。同时,对于目前关注的湖南自贸区申报,袁新华认为“片区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是最大限度的集聚各种生产要素,最大效益地发挥其辐射和带动功能”。
开放的理念,需要从湖南发展全局来思考和谋划,需要全局观念和国际视野。
学精细服务
开放发展的理念,绝不只是停留在政府的口头层面。开放经济,靠制度、靠服务、靠环境。
湖南向江苏学习,要学精细服务。
政府能否做好服务,能提供多精细的服务,是吸引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因素。对于众多产业和高端要素而言,制度、服务和环境,这三者是最为看重的因素。
“江苏的政府部门早已由‘企业找我办事’转变为‘我为企业办事’。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效率、诸如利用互联网+,精细化服务吸引企业。同时,政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比如苏州工业园区采用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这十分值得湖南学习和借鉴。”湖南省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香港恒德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易兵说。
在贸易投资便利上,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通关“三个一”、“三个互”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和信息共享共用。
“这种多个部门打通、集中办公的方式,改善了整个工作流程和营业环境,这对于湖南园区建设有很多借鉴。”在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PET-CT中心主任王云华看来,值得湖南学习的是江苏的“高效管理模式”。
在2014年,江苏就推出了“e检易通”服务品牌,实现检验检疫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并牵头全国无纸化改革,让企业随时随地、全天候、全方位办理检验检疫业务。
“诸如国际贸易的窗口建设,检疫检疫、海关部门等提供的一体化的制度体系,这是湖南迫切需要重点提升服务能力的方向。”王云华说。
发展外向型经济,要让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如何吸引得了企业,同时如何留得住企业?
湖南省政协委员,福建湖南总商会会长吴培辉说:“企业碰到什么困难,政府要走在前面。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那么政府就帮助企业搭建一个平台,提升研发能力——诸如这样的举措就可看到,江苏省开放经济发展中,政府如何走在前面,真正做到了为企业服务。”
湖南省政协委员,阿联酋湖南商会创会会长,湖南深通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琪亦感同身受。
“江苏省一年为企业举办98次的培训,而在湖南,我就很少听说政府提供这样的服务。让企业走出去或者引进来,真正需要拉通政府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支持。政府要真正走在企业前面,为企业走进来提供好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降低风险。”
在江苏和湖南均有企业项目的湖南省政协委员,香港金轮天地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总裁王锦辉对比两地,感受明显。“江苏经济基础雄厚,高级人才多,湖南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长株潭一体化形式非常好,两个省份各有优势。”他认为,湖南需要向江苏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湖南土地成本低的优势,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
学绿色发展
湖南向江苏学习,要学绿色发展。
在南京江宁开发区的泉峰制造,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企业的管理用电全部是用光伏能源,热水来源皆为用地压热泵,在车间实现了数控wifi全覆盖,工厂厂房的外墙使用的是一种最新环保材料,一下雨它可以自动清洗。
这种绿色制造的模式让人惊叹。
在镇江,调研组成员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发展活力,天朗地净水清,百姓笑脸洋溢。“镇江环境优先,以特色立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南京的发展,亦是城市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的结合。”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说。
镇江新区综合保税区局长徐丹介绍说,镇江新区的发展受到了本地很多农民的支持,从土地流转开始。“他们对这几年的新区发展是极大肯定的。以前作为农村,这里的交通、景观完全是不堪入目。”
“镇江的人民都感觉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张红娣说。
“土地流转、集中安置、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园区服务,一切都在高起点规划中精心组织实施。有250家科研机构入驻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镇江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研发成果和创新动力。”在镇江的几个考察点后,袁新华对镇江模式和经验如此总结。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江苏的“绿色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湖南而言,有着重要借鉴。
湖南要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走一条适合湖南省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