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致富不忘初心 扶贫彰显情怀 ——常德市政协常委刘海宁助力脱贫攻坚典型事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7-10-23 来源:
  刘海宁参加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表彰大会
  刘海宁在省政协扶贫攻坚再动员会上作典型发言
  常德市政协常委刘海宁现任深圳居众装饰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常德商会会长。1992年,28岁的刘海宁毅然辞掉家乡的“铁饭碗”,南下深圳打拼创业,闯出了一片天地。2003年,他当选第四届常德市政协委员,后又连续担任五届、六届、七届市政协委员,目前担任市政协特区工作组组长。在个人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为助力家乡脱贫攻坚投入了大量精力,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10月,被评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响应号召,助力中心

  身为市政协特区工作组组长,刘海宁始终保持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高度关注,做到市委市政府有号召,市政协特区工作组有响应。201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大战役”的部署以后,在刘海宁的积极响应下,市政协特区工作组迅速行动,结合旅外委员的实际,把“民生升温”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发起了“金秋助学”活动,为我市贫困学子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又积极响应市政协开展的助力脱贫攻坚五年行动,积极参加“三个一”扶贫行动开展结对帮扶,发动旅外委员为贫困对象提供工作岗位620个,其中刘海宁提供工作岗位150个,为贫困家庭创造了就业机会。

  心系家乡,回报桑梓

  一直以来,刘海宁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特别是创业成功以后,刘海宁没有忘根,没有忘本,而是把服务家乡、为民奉献当作一种自觉追求。通过实地调研,刘海宁发现老家桃源县深水港金凤村,过去发展一直受制于交通不畅这个瓶颈,为了斩断这个“穷根”,他帮村里投了120多万元,新建了3条水泥路。现在路通了,群众出行方便了,村里的发展也快起来了。通过走访,刘海宁又了解到,金凤村里留守老人、儿童很多,过去跳个广场舞都没有地方,孩子也没有地方玩,老百姓反映很强烈,很想有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2013年,刘海宁个人捐资5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添置了各种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播撒爱心,倾注真情

  刘海宁认为,扶贫不仅仅是捐点物、出点钱,最重要的是倾注感情、倾注责任。在结对助学的过程中,刘海宁不仅出资出力,还注重通过持续接触和交流,为贫困学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2013年,刘海宁在石门县结对了8名学生,为他们解决助学金6万元,2014年通过政协,又结对了6名学生,除了每年定期资助学费,平时还经常利用微信、短信等方式,与这些学子交心谈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和激励他们。2015年暑假,刘海宁还把这些学生接到深圳,陪他们一起参观和游玩,让他们增长见识,增加阅历。刘海宁还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到他们大学所在地去看望,每年都接一些学子一起吃年饭。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真情关怀,使得刘海宁资助的贫困学子不仅学业上更上进,而且性格上更开朗。

  广搭桥梁,汇集众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刘海宁发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政协委员参与扶贫开发,不能光靠“单打独斗”,必须积极吸纳各方资源,整合各方力量。2012年,刘海宁以深圳市常德商会的名义,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为全市的扶贫帮困事业输送了血液和力量。2016年,刘海宁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引入机构力量,通过与深圳市慈善总会多次接洽,争取助学资金40多万元,发放给了常德的贫困学子。在2017年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一次全会上,刘海宁又与几名商会委员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异地常德商会和常德异地商会实施助力脱贫攻坚“五个一”行动,不仅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汇聚了强大力量,还为广大旅外委员以及所有关心家乡的常德籍人士搭建了参与平台,引导了更多爱心人士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事业。

  (通讯员:刘飞  张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