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涵,1963年生,现任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新邵县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曾获“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1992年至今任邵阳市、新邵县政协委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提案或社情民意,曾荣获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一等奖,其2010年撰写的关于乡镇基本药物制度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批示,推动了我国医改相关政策的调整。
谢涵
谢涵的脚步,迈得比一般人缓慢、沉重,但也比一般人更坚定、执着。
虽下肢残疾,但谢涵说:“人生需要远行。”
1997年,谢涵任职于新邵县政协,后长年担任县、市两级政协委员。“以残疾之躯站在这个新舞台上,无需对个人问题再做过多的思考。”凭着残腿做调研、靠着一支笔表民意,多年来,谢涵履职成果颇丰,共撰写提案105篇、调研报告63篇,近3年被省、国家两级政协采纳的社情民意信息达103篇。其中有20多篇引起高层关注,有10余篇评为省级优稿。
2013年末,谢涵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救助的建议》引起省市民政部门的关注,力促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
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车”作用,让谢涵的目光放眼全国,通达世界。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谢涵通过社情民意渠道提出“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环节”,被国家发改委采纳,荣获“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一等奖,其建议被国家“十二五”规划吸纳。
一条《乡镇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的社情民意信息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直接推动了基本药物目录的增加和相关医改政策的调整。
……
有人评价谢涵:“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生命已经不再是一种原始意义上的萌动。”
乐于行
一个残疾人,因生理上的缺陷,难免会被社会与家庭视为负担。因为不想成为负担,迫使谢涵与命运“霸蛮”抗争。
尽管腿脚不便,但谢涵独独偏爱远行,决意用远行与残腿对决。
“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远行助力平台,那就是‘人民政协’。”谢涵坦言,在政协的舞台上,他找到了远行的快乐。
件件参政精品,都是谢涵脚踏实地跑出来的。
2010年夏天,谢涵在下乡调研的途中,亲闻一位24岁的孕妇大出血,因缺少救治药品,在转院途中母子离世。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谢涵当即开始调查事件的客观成因。
当年8月,谢涵的足迹遍及新邵县15个乡镇医院。最终,他将落脚点选定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和农民群众如何真正得实惠这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上来。
随后,谢涵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乡镇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自新邵县逐级上报。
这篇社情民意信息产生的影响让谢涵也始料未及。最初,省政协《社情民意》编发,而后,省委办公厅《湖南信息》转发,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批示,财政部随即派员赴湖南调研。
如今,乡镇医院的基本药物已由最初的307种调整为505种,其面临的债务、人才紧缺等难题得到了高度重视。
自下而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再自上而下解决问题,谢涵的心随之远行,乐在其中。
善于思
发展的压力有多大,政协人的责任就有多重;
百姓的忧虑有多少,政协人的关怀就有多少。
这就是一个忠实履职的政协委员的灼灼情怀。
“谢涵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篇目最多,涉及面最广,办理效果最好。”邵阳市政协副主席王若波用高产、高效来评价谢涵履职。
谢涵道出了其中的窍门:多道实情,要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2010年,谢涵调任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将二级以上残疾人纳入低保范畴的建议,便是谢涵对本职工作善思、勤思的成果。
为办好这件社情民意信息,省民政厅社会救助管理局副局长李鄂辉专赴邵阳调研。她称谢涵将民政政策研究得很透彻,建议提得非常及时,为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政策,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同样,将脑瘫儿童康复经费纳入大病救助范畴的建议,也是出于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在谢涵看来,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发现众多“好题材”。
近年来,国家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各地大小项目纷纷上马。朋友的一次请托,让谢涵发现了一些地方大兴水利背后的弊病。
这位朋友本想通过谢涵的介绍承揽一项无须招标的小水利工程,被拒绝。但后来谢涵得知,虽无施工资质,但这位朋友最终接到了工程。
“不招标,少了一道监管程序,也意味着施工方即便无相关资质也能承接工程。如此以来,工程质量如何保障?”为此,谢涵撰写了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社情民意信息,很快被全国政协采用,并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作出了专门批示。
勤于事
谢涵是勤奋的,他在本职与委员两个岗位上同时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在8小时之外,经常可以见到谢涵在办公室伏案写作。因此,他被同事喻为一台日夜轰鸣的机器,不知疲倦。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鲜花和荣誉的背后,是谢涵对本职工作和委员职责,远超常人的付出。
在谢涵的办公桌上堆放了大量的手稿。一名工作人员悄悄地告诉记者,“谢副理事长不会用电脑,所有材料都是手写。”
在他的家里,随处可见书籍、报刊,而这些正是他获取信息的源泉。
“阅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和补充,才能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此外,阅读有助于让大脑经常保持兴奋状态,一旦有相关信息进入大脑,马上与以往积累的知识进行对接,便产生了思想的火花。”
自1992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谢涵勤于履职,从未懈怠。“政协为我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政协给了我无限荣光。我深感责重如山,荣誉不容辜负。”
与政协结缘的22年,谢涵称之为“苦乐年华”。苦中有乐,他将带着民生情怀、家国情怀继续远行。
◆本报记者 高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