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省留学归国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建议
致公党湖南省委
全国诸多省市的成功实践证明,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和经济协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归”作为重要的人才、科技和信息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省要更快实现“中部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湖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海归”创新、创业服务,提升我省成果转化与产业率。近年来,我省海归数量已超过10万人,并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递增,数量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海归人才正成为我省创新创业领域的主力军。这些海归中,大部分都拥有个人科技成果和专利,但最终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却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不足3%,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16年我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百分点,仅为上海的一半,而同期湖北省会武汉以3.13%跻身全国重点城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排行榜第五位。距离《湖南省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的2020年达到2.5%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二是政策软环境竞争力不强。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海归双创园以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化的城市环境、优惠的投融资与人才政策,已经形成持续吸引高端人才竞相聚集的辐射效应。与之相比,我省除省会长沙差距不大外,其他市州的海归双创园由于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环境等客观因素,制定的政策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海归双创园孵化功能不足。我省大多数双创园功能单一,考虑硬件设施建设的多,重视软件优化的少,且缺乏配套服务,不能为园内企业提供如管理咨询、技术指导和投融资等深层次服务,有些创业园实际上只充当了物业公司和注册公司的角色。在调研中,过半的海归表示,配套服务不足是阻碍创新创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四是海归人员与政府沟通不畅。一方面,政府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宣传力度弱,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地宣传、落实和跟进,特别是土地使用、办公场地、企业启动资金等关键问题落实困难。一方面海归由于长期生活在国外,回国后存在“水土不服”现象,缺乏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和对国内市场需求的了解,难以有效利用当地行政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自然资源。有超过1/3的海归认为回国后的不适应是阻碍创新创业的最大因素。
为此,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一是研究制定海归人才引进规划。全面提升海归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引进留学生回国创业的目标任务、对象范围、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行海归“人才+项目+团队”引入模式,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二是科学谋划高科技产业布局。充分考虑我省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特点,紧扣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建设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着力打造高端双创人才聚集高地。大力促进微集群企业与产业集群结合,为海归企业快速成长提供支撑。三是开辟海归服务绿色通道。理顺和简化产品创新到产品上市之间的各个流程,出台特别政策打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人才由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机制,打通工作许可、签证和居留有机衔接的绿色通道。开展海归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打造海归人才引进品牌工程。致公党湖南省委已经举办了四届青年海归论坛,已经成为致公党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青年海归企业界代表、青年海归学界代表共同的价值平台。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将论坛打造成不输于江苏“引凤工程”的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品牌。
2、健全投融资体系,增强资金支持。一是建立融资性风险担保公司,采用PPP模式发动社会资本参股,围绕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打造全能式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二是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以贷款风险补偿、投资风险补偿、贴息、参股等方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加强新型融资模式、信贷产品、抵质押方式等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将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通过技术交易平台引进的技术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按交易额给予买方企业一定比例的补助,按交易额给予交易平台机构奖励费用。
3、完善留创园职能,增强孵化保障。一是整合提升全省现有留学人士双创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仪器设备共享,优势互补,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研发服务,提升企业的孵化成功率,促进科技创新。二是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平台。引入研发设计、企业咨询、会计事务、工商服务、法律、专利、商标、培训等现代服务类企业,充分将社会的各类企业服务资源整合,为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税收咨询、发展策划、科技信息、科技项目、科技中介、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三是加强与投资机构合作。吸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园区,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运用银行、担保等金融服务及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园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平台中,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区,直接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种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