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59号提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8-10-12 来源:提案委员会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促进我省工业新型优势产业链形成

民盟湖南省委

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共中央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制定的国家战略。中共十九大更是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明确指出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实施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则是中共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精神所做出的重大部署,提出5年内要主攻20个新型优势产业链

湖南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军工大省,军工资源一直是我省优势产业链形成的重要支柱。目前,我省不仅已经形成了以核、航空、航天、特种装备制造、船舶、民爆化工等在国内外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而且在一些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里也具有亮眼的优势,如以航空航天(含北斗)、3D打印及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轻合金、碳基材料、先进陶瓷材料与先进硬质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IGBT大功率器件、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全部都是中共省委省政府新型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之中的主攻产业。

由此我们认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快速推进我省工业新型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的有效途径。为此,民盟湖南省委组织调研组,对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题调研。现汇报如下:

1、整体产业规模小实力弱。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规模为1096亿,而同比上海3800亿,四川2870亿元。涉军企业中大型龙头企业少,拥有特色的企业既不大也不强。以株洲为例,2016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只有3家。

2、管理上存在体制性障碍。一是对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具体管理责权,分散在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二是政府部门与军队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和协调沟通渠道,整个产业管理基本处于局部内运行、低层次徘徊;分散式领导、区域内打转的状态。

3、相关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本地配套率不强。如 “航发南方”2016年本地配套率26%,“南方宇航”35%,“兵器新城机器”更是不足20%

4、军转民难,民参军更难。从军工企业来看,受体制、知识产权保密等影响,很难以市场化的合作方式与民企分享成果。从民口企业来看,想要进入军工行列,门槛高,成本高,没有十年八年完不成,就是拿个军工四证都要好几年。而对于军工科研机构,由于受知识产权权属的限制,科研人员没有成果转化的动力。

5、缺乏专门的金融服务。不仅是参军民口企业,而且军工企业都感觉融资难。一是银行信贷缺乏专门服务,二是各类专项资金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截止20176月,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才增加到1.51亿元,产业基金发展也比较滞后。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一是统一领导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我省早就成立了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并没有执行实质性的管理职能。2009年我省出台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但因为没有统一领导进行落实,整个计划都没有完成。

二是政策扶持着力点不清晰。一方面没有明确认定军民融合企业的标准,让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挤进来了,有些地方,挂着军民融合产业园的牌子空转了好几年。另一方面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支持的产业,只要打着军民融合旗号,一些并不先进的技术也掺合进来。

三是没有解决知识产权归属的制度安排问题。之前,我省成立了集中管理的创新协同平台,以帮助军队科研院所以市场化方式转化其科研成果,但这个平台只解决了单位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并没有解决个人知识产权归属部分,没有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备。

一是军民两用领域信息严重不对称。虽然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几个相关的军工采购信息网,但是,信息不畅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即使是在省内的军工、民口企业之间也没有正常的信息通道,这是造成产业链配套率不强的根本原因。

二是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从其他省的经验看,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保障。如军工重地四川绵阳,就建立了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军民融合科技银行、军民融合保险公司、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等服务保障体系,成了全国的标杆,又如陕西省,专门成立了军工资质办公室,统一组织四证办理。

第三,没有专业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没有适合军工企业与生产服务的专业信贷服务。由于军工企业或参军民口企业,受保密条款约束,在生产、销售与成本利润核算上有专门要求,根本无法提供普通信贷融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因而军民融合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二是对于市场化的产业引导基金,从省政府层面始终没有拿出一个行之有效可实施的管理细则,整个市场散而乱。

为此,我们建议:

1、完善顶层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中共省委省政府军民融合领导小组领导职能,统一管理。

二是制定军民融合产业与企业的认定指南,为企业提供产业指导,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依据。

三是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可以在协同创新平台基础上,以政府奖励形式,将原定知识产权所获得的收益或权益全部归属为单位的方式,改为一定比例归个人。

 2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打通技术、科研成果与资本、与市场的通道

二是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信息平台,建立军转民、民参军、产业配套、国际合作等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构建军民融合产业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法律咨询、资质办理、人才引进、并购重组、资本融资等信息及相关专业化服务。

3、整合配套金融资源

一是完善资本融资支持体系。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主要是要帮其打通资本融资通道,从天使、VCPE,重点需要建立一个风险分担的支持体系。建议以园区为单位,成立风险补贴基金,为各类产业基金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摊。

二是构建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对于具备信贷融资能力只是部分条件受限的军民融合企业,主要是增强外部担保。建议成立一家省级军民融合担保专业公司,进行专项信贷融资担保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产业基金。关键问题是要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原则,解放思想,加快产业基金市场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