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湖南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关于湖南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4-01-29 来源:

  民革湖南省委

 

  公共交通直接关系当地人流、物流、经济发展的顺畅程度。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符合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战略思路,是在城镇化发展、和谐宜居的同时解决城市拥堵,资源环境恶化的必然选择。 

  一、湖南省核心经济圈长株潭融城公共交通现状: 

  1、建设情况。长株潭融城拥有航空港、铁路、水运、公路方式齐全的交通路网。三市之间形成铁路城际为骨架、公路为基础的网络布局。三市城内逐步形成以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为主体的交通微网规划。2007年,作为长株潭交通一体化重要标志的长株潭城际公交开通运行,共开设线路6条,配备大型高等级客车12台及空调公交车约100台。城市公交运营以来方便了市民出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长株潭三市间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已逐步形成。主要包括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点到点的长途大巴、城际公交快线、城际公交线路、出租车和私家车(社会客车)。 

  2、管理情况。200961“湖南省交通厅”正式更名为“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在保留了原交通厅的职能上,增加了原属住建部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原属民航总局的民航机场管理等职能。除铁路和管道运输方式外,基本涵盖了综合交通的各个方面,为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在体制上奠定了良好基础。 

  3、运营使用情况。目前随着长株潭融城发展,跨市工作、学习、商务、休闲购物的比例大幅攀升,约一半以上受访者选择私家车或单位专车实现城际之间的交通出行,在长沙市内,公交出行分担率不足30%。而78%的受访者的出行线路是相对固定的。根据问卷和访问调查,如果有快捷舒适的公交,84%的受访者的城际出行和82%的受访者的市内出行选择公交。 

  二、湖南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1、居民的反映:公共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步伐不一致,很多大型社区没有相应较为方便的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换乘站点之间距离远,换乘不方便。公共交通相对于个人驾车便利性相差较远,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先考虑自驾,从而造成“堵城”出现。市民对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具有很高的期待,如果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成功,并且运营质量高,将优先选择公共交通系统, 

  2、公共交通建设方的反映:希望基于“居民出行方便”的角度考虑线路、枢纽站、换乘点,但受相关政策限制,建设过程中无法实现目标。各类公共交通建设步伐及各类交通之间接口的整体规划还需优化,无法实现居民出行距离短、时间短,换乘方便的目标。公共交通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几乎没有优先,影响到居民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选择。我省公共交通体系正处于高速建设时期,但无缝接驳的整体规划未与公共交通建设及城市建设同步,将造成要想实现无缝接驳需要事后“打补丁”或实施难度很大的局面。公共交通的建设需要多个行政职能部门协同,目前要达到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落地、建设落地,难度很大。我省目前对公共交通建设相关的补贴政策、用地政策、服务标准、运营标准等政策支持方面,不能满足公共交通发展,尤其是无缝接驳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发达国家公共交通发展的总趋势 

  纵观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城市群,均已形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瑞典哈马比】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的瑞典生态城。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东南部,占地200hm2,规划2.4 万人,1995年动工,2017 年全部竣工。该生态城以有轨电车、轮渡、地面公交线、地下快速线为主的立体交通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80%居民选择使用公交、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中新生态城】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启建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倡导“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理念,并对道路规划设计进行了创新。道路断面更加合理,全部设置中央隔离带和满足自行车及居民步行需要的慢行系统,且慢行系统宽度占道路宽度的50%,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行优先,完全实现“人车、机非、动静分离”,并提出“右转为主、減少左转”、“中间隔离、行车安全”、“新型光源、节省能源”等规划设计新理念;按照绿色交通的优先次序,明确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是主导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是主要出行方式,小汽车作为严格控制对象。城市内70%以上的出行使用公交,小汽车出行占总出行量的10%以下;城市外实现快速通达目标,对内实现公交车站周边500m 服务半径全覆盖服务高效目标。 

  国外交通趋势: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为主体,以出租汽车和其它客运方式为补充的安全、优质、快捷、便民、绿色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新格局,促进人们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由公交来完成,衔接交通、短途出行由自行车和步行的交通方式来解决。 

  四、对策建议 

  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成熟,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系统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建设规划、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各类公共交通方式的整体、协同、统筹综合考虑及建设,实现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快捷、经济,城市建设投资最小、生态化的智能公共交通多赢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利于居民快速、快捷出行的公共交通友好环境,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进我省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经济发展的友好环境,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无缝接驳高效、长远蓝图 

  成立湖南省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及应急响应机制,协调组织法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部门,以长株潭为示范城市,以80%居民出行选用公交为目标,建设“线路最优、换乘快捷、支付统一、乘坐舒适”的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考虑各类公共交通方式,以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各类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布局层次分明,各类交通有机衔接,综合交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及售票一网通系统、公共交通出行一卡通系统,加快无缝接驳立体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及建设规划的落地,指导城市建设及相应公共交通建设的有序建设,避免事后“打补丁”。在规划完成后,定期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评估,确保合理性。 

  (二)、政策引导,促进公共交通无缝接驳一体化发展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市内首选出行方式。 

  2、优先确保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落实公共交通接驳,尤其是公共枢纽站建设所需用地及资金,采用土地专项划拨方式降低公共交通建设成本。 

  3、建立公共交通接驳专项基金。每年将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政府预算,对公共交通接驳运营方式给予补贴,给接驳建设补充资金。 

  4、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公共交通运营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实现客运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促进公共交通系统无缝接驳,提升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能力及运营水平。 

  5、建立法规,规范公共交通资源的审批,建立枢纽建设标准,规范一体化建设,建立服务规范及公共交通补贴标准,以高质量服务要求规范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6、定期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评估,优化线路及公共交通方式,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率。 

  (三)、创新机制,引导交通装备制造业投身公共交通建设 

  建议创新省公共交通建设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市场机制,引导省内相关的交通装备制造业,智能交通建设企业,投身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建设中。搭建企业联盟平台及金融平台,促进湖南省公共交通装备制造业加快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金融”一体化能力建设,通过示范城市及各种形式的大力宣传,促进我省公共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