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会议 > 政协全体会议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委员风采

“真善美的东西是沁入心灵的”微博助学:杨成英和她改变的孩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5-01-26] 来源:文史博览·力量湖南

导语:那是她用爱,为孩子们悄然改变并创造着的新世界。
文/本刊记者 黄璐
若不是因为2年前的一条微博,20岁的张晗珏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和著名影星马伊琍有所交集。
张晗珏是在困苦中学习长大的。出生于常德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因车祸早逝,母亲不久改嫁,从三岁起,她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靠着亲戚们的接济。
2012年,她考上了上海大学。相较同龄人,原本跌跌撞撞的成长,因为无望的学费,再次把她的人生推向了一个十字路口。
孩子,永恒牵动的情结
孩子的话题,总是最容易牵动杨成英的心。
杨成英,湖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常德市委主委、常德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主任。她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履历。
她曾拿起教鞭,在常德农村中学教书,孩子们的学习、生存现状,曾让她十分忧心。历经县教委、电视台副台长、团县委书记、乡镇镇长、澧县副县长等众多岗位,她的履职经历都与教育领域密切相关,基层教育问题一直是她所分管的肩上重任。
尔后,在她调任省教育厅工作期间,对全省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各地进行考察,家乡常德武陵山片区的教育现状,让她最为忧心。
“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即便能上学的,条件都十分艰苦,要翻过几座山、走几十里的路。此外,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精神同物质一样,十分缺乏爱。”
如果能让这些孩子在困苦中感受到爱,那么他们在步入社会时他们才会带着感恩和仁爱,这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真善美的东西是沁入心灵的,这才是最美好的”。
信仰“真、善、美”的杨成英,决心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
微博助学,改变他们的世界
怎么让人关注到这些孩子?杨成英选择另辟蹊径:微博助学。
2012年,致公党常德市委根据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创新了帮扶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微博、微信、QQ等渠道,发送信息,联系爱心人士,帮助常德的贫困学生。
张晗珏的相关信息,便通过致公党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祝安顺的微博,推送到网络平台。
转发,评论,网络迅速集结舆论阵势,形成“滚雪球”的效应。通过微博,吸引的爱心人士有澳大利亚、罗马利亚的侨胞,也有港澳台的同胞,有影视明星,有公益基金,国内20多个城市的爱心人士都参与。
一场大范围的弘扬正能量的善举,通过现代的手段,将目光聚焦到常德武陵山片区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
影星马伊琍关注到了张晗珏。进一步了解后,她决定每年资助5000元大学学费,并一直持续关注着张晗珏的成长。
“我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会定期地告诉她,她也十分开心。我接受到这么多帮助,太多人值得我感激。”张晗珏说。
因为微博助学改变命运,张晗珏只是其中之一。
近两年,通过微博助学共募集资金200多万元,资助了470名学生。此外,通过发动旅外委员,2014年募集了200万元助学金,帮助了100名大学新生完成学业。
在这一切背后最重要的人——杨成英说,做这些事情自己是最快乐的一个人。
“为孩子所做的这些,是出自我自然而然的,真实、朴素、纯粹的情感驱使。物质帮助他们摆脱困苦,更多的希望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灵上指导性的成长。能搭建一个平台,我做了这些事,真的觉得快乐。”
在杨成英真挚并清澈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一个新的世界——那是她用爱,为孩子们悄然改变并创造着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