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将安化县纳入大湘西地区开发范围予以重点扶持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6-01-26]    来源:

关于将安化县纳入大湘西地区开发范围

予以重点扶持的建议

王运明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全县辖23个乡镇,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也是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

改革开放以来,安化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区位等因素制约,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且近期国家重大项目没有布局安化,逐步成为了被边缘化地区和被遗忘的角落,于此,积贫积弱的状况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为缩小安化与全省的发展差距,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安化纳入大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安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其理由如下:

一、安化本身就应属于湘西地区。一是同居一座山--雪峰山。安化与湘西地区同属雪峰山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相同,石漠化严重。二是同饮一江水--资水。资江发源于广西资源县,途经武冈、洞口、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等地,安化地处资水中游,与大湘西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三是同祖同源。安化境内居住的土家族、回族、苗族、瑶族、壮族、侗族、满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与湘西少数民族同脉同源,其生活习惯、文化素养、风俗民情一样,在古代同被称为南蛮夷地。四是同属一条精品旅游线路,20154月,安化纳入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在“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的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中,重点建设12条精品旅游线路,安化位于线路八(神韵梅山)。

二、安化目前经济发展与湘西地区处于同一水平。一是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弱。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值162.84亿元,人平1784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2%、全省的44.3%;财政总收入11.18亿元,每百元国内生产总值对财政的贡献仅6.9元,只有全国的31.2%、全省的5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6元,只有全国的59.1%、全省的61.6%。全县尚有69个村13万多人没有脱贫,且因灾因病返贫严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安化既不属全省“一点一线”优先发展地区,也不属“五区一廊”重点开发地区,加上大山体的阻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湘渝高速、洛湛铁路等)均绕道或避开安化。致使安化至今没有通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也只在两个乡镇擦边而过,交通瓶颈制约严重。同时,我县是全省有名的暴雨中心和干旱走廊,水利设施老化、工程配套不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水旱灾害连年发生,全县经济发展屡屡遭受重创。三是生态环境恶化。虽然经过多年治理,水土流失严重趋势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42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7%,其中剧烈流失面积1.4km2,中强度流失面积494.2Km2,占水面流失面积的34.9%。全县平均侵蚀模数为3258/Km2,每年侵蚀量约312万吨,每年被地表带走的有机物质11万吨。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地力下降,生物种群锐减。

三、安化人民理应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安化既是大山区,受发展基础制约严重,同时也是大中型老库区,安化特别是库区人民为柘溪水电站的修建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广大移民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通过不懈努力仍然没有改变其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了安化最大最贫困的群体,成为安化全面建成小康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全县百万百姓迫切希望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完善中,将安化县纳入开发范围县,搭上末班车。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