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加强我省山地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加强我省山地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徐庆国
石漠化是指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根据国务院于2008年批复的《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我省有80个县(市、区)纳入规划范围,全省岩溶地区面积为8154.3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7%,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2218.2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156.6万亩。石漠化已成为我省等西南8省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国家自2005年开始在包括我省15县在内的100个多个石漠化学系严重的县启动了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湖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当地“三农”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攻坚克难。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我省石漠化地区的草地建设和种草养畜工作
湖南过去石漠化治理工作长期由湖南省发改委、林业厅等部门主导,而石漠化治理先锋作物为生态用草,石漠化地区极难大规模造林,并且造林治理石漠化很难明显见效,因此,今后湖南省应学习贵州等省治理石漠化工作经验,重视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工作,既可有效治理石漠化,又可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1、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开辟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地建设和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专栏,营造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地建设和种草养畜工作的良好发展环境,转变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观念,提高认识,坚决落实201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供给侧改革,做到粮经饲统筹,像发展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一样重视石漠化地区牧草等饲料作物的生产;像发展冬季粮油作物一样抓好山地石漠化地区冬季休闲稻田的饲草作物生产;像发展牲猪生产一样抓好山地石漠化地区牛羊草食动物的生产。
2、将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地建设和种草养畜纳入湖南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地保护和建设目标责任制,增加对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建设工程、草地监理、监测、科研、推广、灾害防治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加强银行信贷对湖南石漠化地区草业的支持,积极运用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及民营资本增加对湖南石漠化地区草业贷款和投资。
3、实施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补偿政策。坚决执行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饲草作物与粮油作物相同、牛羊等草食动物与牲猪相同的各种农业优惠补贴政策,坚决落实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退田还草与退田还林相同的优惠政策。另外还应争取国家与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食动物产业的专项资金补贴。
二、加强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育种与良种繁育科技工作
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育种工作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风险大的工作,湖南省各级政府及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湖南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育种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支持力度,整合湖南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科研队伍,建立湖南石漠化地区草地建设与种草养畜科研专项科研重大项目;成立湖南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品种省级区试;加强湖南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种苗质量检验与市场管理工作;加快推广优良生态用草良种良法配套新技术,千方百计提高生态用草产量和质量。
三、建立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种质源保存机构和良种繁育基地
过去湖南省曾经引进了桂牧1号、牛鞭草、黑麦草等适合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生态用草品种。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种质资源保存机构和育种繁育基地,因此,引起品种性能退化和种质资源自生自灭,不能满足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治理的发展需求。因此,建议湖南省财政经费并通过国家石漠化治理经费支持,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系基地建立专门的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品种种质资源保存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生态用草品种原种繁殖基地。同时在全省择优建立生态用草品种良繁基地,建立健全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用草种质源保存机构和良种繁育基地。
四、落实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种良种补贴等分共财政专项资金,精准实施迁移脱贫
对于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种草地要落实草种良种补贴、与退田还林类似的退田还草补贴、类似牲猪养殖补贴的草食动物养殖补贴等项农业补贴政策。另外还应争取省公共财政对湖南山地石漠化地区草食动物产业的专项资金补贴;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对于少量无法在当地如期脱贫的山区石漠化地区,实施迁移脱贫,从而使山区石漠化得到自然生态恢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