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加大保护和研究我省瑶族文化力度的提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6-01-26]    来源:

关于加大保护和研究我省瑶族文化力度的提案

社科界界别提案

一、湖南省瑶族文化及其保护研究现状

湖南省的少数民族中,瑶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共有70多万人。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湖南省的瑶族既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也与其他省份的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创造出了灿烂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狩猎、捕鱼和农耕习俗,以及其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湖南省的瑶族文化中全世界的瑶族文化研究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瑶族村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湖南省已经将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兰溪村这两个瑶族村落申报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全世界有关瑶文化的考察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等方面,其中以日本、泰国、越南学者为主。在国内,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已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席克里斯·辛哈教授达成合作协议,组建了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全方位开展瑶族语言文化抢救与保护的研究工作。

不过,对于湖南省的瑶族文化保护及研究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湖南省的瑶族同胞共有70多万人,广泛分布于永州、郴州、邵阳、怀化、衡阳等市,还有很多富有特色的瑶族村落没有得到关注。而瑶族文化虽然目前也已经成为世界民族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多倾向于对其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跨界性的比较研究,尚未将其上升到人类文化的认识高度。

二、关于瑶族文化保护和研究的建议

鉴于此,我们提出加大对湖南省的瑶族文化研究的力度,尽早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抢占瑶族文化研究的阵地。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瑶族传统村落采取活态保护策略。瑶族传统村落地处偏远,但是,随着近年交通道路的改善以及网络的传播,很多瑶族村落逐步与外界接轨,这对于改善瑶族同胞的生活来说是好事,然而对于瑶族传统文化却有着很大的冲击。保护瑶族传统村落势在必行,包括传统建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手工技艺等内容。文化因人而生,保护也应该因人而施。保护是手段,目的是要弘扬蕴含其内在的优秀与精华,不能舍本求末。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确保瑶族传统村落文化不会与现代文明脱节断链,也不会出现历史断层。只有保护好了瑶族传统村落及其文化,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二、将富有代表性的瑶族传统村落及其文化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已经达到了三十三项,其中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文化代表,如朝鲜族的高句丽王城、哈尼族的哈尼梯田、土家族的土司遗址,以及已经被列入预备名录的侗族村寨、苗族村寨等,但是瑶族文化尚未受到关注。因此,我省可以率先以江永瑶寨为样板,申报代表瑶族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兰溪瑶寨的传统建筑别具特色,全部以红砖为主,在青山绿水中格外显眼;而且建筑功能齐全,包括民居、作坊、商铺、寺庙、宫观、祠堂、门楼、城墙、碉楼、水井、道路等。水龙祠的明代壁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画工精美,能够体现瑶族绘画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兰溪瑶寨至今还保存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活化石:牛庄屋。牛庄屋是远离居住区的农田旁边的建筑,主要在农忙时使用,上层住人,下层关牛。这些都无不生动而全面地反映出瑶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与特质性,与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相比也毫不逊色。再结合其他三大民瑶和江永女书,足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而富有代表性的瑶族文化体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提供资金,研究、展示和传播瑶族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设置相应的省级重大、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提供专项研究资金,有步骤有效率地研究瑶族文化,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优质成果。建立瑶族文化博物馆,填补我国主题博物馆的空白。博物馆以文物文献实物展示为主,设置体验互动区,让游客亲身体验瑶族文化的魅力,这是展示瑶族文化的有效举措。筹建瑶族文化数据库,将瑶族文化进行数字化,便于检索查询以及保存研究。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