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让职业教育成为精准脱贫的排头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6-01-25]    来源:

  让职业教育成为精准脱贫的排头兵

  张国浩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扶贫开发是重中之重,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据了解,目前全省有2个片区、51个扶贫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和596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帮扶,贫困面广、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要确保全面小康,必须每年至少实现120万人稳定脱贫。我省贫困家庭子女中每年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两后生”大约有5万人。如果不重视这个群体,不仅这些贫困家庭脱贫无望,而且极有可能沿袭其父辈的穷根,形成贫困“代际传递”。

  跳出贫困陷阱,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我们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职业教育有基础、有需要,有前景。一是有基础。全省各地州市均有职业院校,现有中职学校386所,高职65所,分摊每年约5万贫困“两后生”问题不大。二是有需要。由于生源持续锐减,近年来全省中高职发展规模一直处于低谷。2015年全省中职招生22.5万人,在校生67.1万人;全省65所高职,招生16.3万人,在校生44.3万人,高职年招生人数大幅度下降了2.4万人,校均规模降低了733人。从现有统计数据看,未来十年我省中、高职生源数量增加将较为有限,职业院校仍将面临严峻的生源竞争。三是有前景。职业教育直接指向就业,对广大贫困家庭而言,“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能管长远,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参与扶贫攻坚重点在职业院校之间的结对帮扶,但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特别是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让职业教育成为精准脱贫的排头兵,提五点具体建议:

  一、职业教育招生向罗霄山、武陵山等重点片区倾斜。从国家层面看,已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建议我省在罗霄山、武陵山等重点片区参照国家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从每年的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中单列一定数额的面向贫困“两后生”的定向招生指标,分“3+2”和“3”两种模式培养。这种短、平、快的精准脱贫模式无疑将比省教育厅计划实施的农村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即积极推动农村每个县市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要来得更快,效果更为明显,因为办学校需要的时间跨度和周期更长,其效果显现会更慢。

  二、对建档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和信用助学贷款。在落实国家规定的对贫困家庭子女助学金的基础上,建议对被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录取的贫困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科学测算省市两级财政的分摊比例,对职业院校给予补贴。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省市两级财政分摊贴息。这些做法在甘肃、贵州已经实施,效果很好,我省完全可以借鉴。

  三、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精准脱贫制订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今年,中央深改办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要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我省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推动央企、省属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招工就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重点行业人才需求与供给机制和平台,研究出台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优先解决进入精准扶贫扶助的职教生就业问题。

  四、整合扶贫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每就业一名,分别给予其就读的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一定的奖励,调动学校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助推精准脱贫的氛围。

  五、选择职教基础雄厚的株洲先行先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既可以考虑在按属地关系由各地州市的职业院校按招生计划分别实施,也可考虑集中在职业教育基础相对雄厚、院校特色更为突出、就业前景更好的株洲等城市进行。湖南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已有5所职业院校建成入驻办学,在校师生近4万人,2017年将达到11所学校、近10万人,其中不乏湖南铁道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等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产业的院校,其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待遇明显好于普通职业院校,建议省委、省政府选择株洲进行试点,再全省推广。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