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加快推进湖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湖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徐庆国
2015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农业部编制发布了《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规划(2016——2025年)》。马铃薯为全球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4位主要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7000余万亩,约占世界的1/4,总产量超过7000万吨,约占世界的1/5,居世界首位。马铃薯也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湖南马铃薯生产,对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冬季农业开发与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强食品加工增值和出口创汇,减灾救灾、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帮助山丘区农民增收致富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马铃薯品种单一、适合加工品种少,抗病性弱;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不健全,种薯市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且每年都需从北方大量调种,费工费时,烂种现象严重,运输成本高;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相对滞后,马铃薯生产缺乏合理布局,仓储设施少,加工技术还相对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马铃薯产业发展宣传与规划编制工作。建议我省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抓住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大好机遇,加强宣传湖南自然条件适宜马铃薯种植,具有马铃薯种植的区位、季节优势,发展潜力大,是我省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高产高效及救灾补损的作物,提高领导与农户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认识及其自觉性。加大马铃薯全价营养的宣传,积极引导消费,培养和扩大消费市场和需求。尽快研究编制湖南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稳步发展、强化科研、完善标准、推广良种、种薯脱毒、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全程监管,确保安全、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学习、借鉴山东省滕州市及其他兄弟省(市、区)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湖南马铃薯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商品薯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发展一批专业大户(村、乡镇),逐步建成适度规模的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
(2)把马铃薯作为我省旱粮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尽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建议省财政出台实施种植马铃薯与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一样的惠农补贴政策,每种植1亩稻田冬季或旱地马铃薯补贴100元,以促进我省旱粮和冬季农业发展。建议设立省级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育种、良繁、栽培、加工、营销等。并加大信贷、保险等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试点推动马铃薯种植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提升马铃薯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创新财政投入和金融政策配套联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调节、农户做主、供需决定等机制作用。
(3)支持建立健全我省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议省政府及其农业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工作,筛选并推广适合加工或鲜食、出口需要的马铃薯优良新品种,抓紧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优质脱毒种薯繁育生产基地和种薯质量检测机构。建议省财政支持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或黑龙江的适宜区域建立我省脱毒马铃薯优质种薯扩繁基地。同时,要配套推广适应我省气候、土壤和耕作制度特点及符合市场需求的各项先进生产技术、机械设备及仓储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巩固地膜覆盖种植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以钢架拱棚(二膜、三膜覆盖)、节水灌溉、小型机械等集成应用的设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立省级马铃薯科研和良种繁育推广协作联盟。建议推进支持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建立马铃薯科研基地;以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为基础,联合省内几家具有脱毒种薯生产经营能力的公司或基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湖南省薯类产业开发中心,设立固定的人员编制和经费。
(4)大力支持马铃薯发展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建议省政府及其农业部门积极鼓励支持马铃薯仓贮和运销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品牌与基地建设,对马铃薯外销包装进行整体形象设计,注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打造统一自有品牌,抱团闯市场。鼓励支持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扶持企业开展鲜食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开发速冻、保鲜马铃薯等新型产品,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行产地准出机制,运用“二维码”识别技术,实现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