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大会发言

何清湖委员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发言——为山区治贫开一剂“处方”
何清湖委员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发言——为山区治贫开一剂“处方”
我是一名中医,平时给病人开处方。今天,我在各位党政领导面前班门弄斧,也开一剂经济方面的“处方”。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精准扶贫的艰巨任务,偏远的山区如何挖掘本地资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脱贫致富?通过调研,我认为,发展大宗中药材产业,不失为一剂医治贫困的“良方”。
目前我省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0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70%,覆盖湘西、湘中、湘南等山区的28个县。其中,杜仲、山银花等种植过40万亩,玉竹、厚朴等种植过20万亩。大宗中药材产业为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已成为邵东、隆回、靖州等县的支柱产业。
但是我省大宗中药材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扶持力度不大,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地方认为发展中药材产业见效慢、提供税收和就业岗位少,因而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出台不多,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好,不少药农和企业因缺乏资金等原因而无法扩大种植和加工规模。行业管理部门众多,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领导和推动力度不大,影响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是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材种植以散户为主,大规模连片种植的不多,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低。药农在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中粗放经营,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供应,我省千金药业集团投资上亿元,远赴甘肃建立原料基地。
三是研发投入和精深加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太低,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导致精深加工不足,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赢利能力不强。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拉动力有限,消化原料不多,许多大宗中药材烂在地里。
四是市场开发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发展还处于“散、小、乱”的粗放阶段。初级产品储存条件差,容易变质。中药材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突出,监管难以到位,存在安全风险。企业不重视宣传和品牌营销,在全国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不多。农户对市场需求关注不够,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大宗中药材要么有价无货,要么有货无市。由于缺乏市场话语权,我省的山银花、厚朴、杜仲等大宗中药材面临“寒潮”。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和民族瑰宝,市场前景广阔。中药材行业利润较高,大规模种植和加工中药材,能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发展大宗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
(一)统筹规划引导,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建议将大宗中药材产业作为山区群众脱贫的致富产业、绿色产业,地方经济的“两型”产业、支柱产业,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成立湖南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各地各部门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二)力推“湘九味”,突出产业发展重点
从我省40多种道地中药材中,选取9个产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品种,定名为“湘九味”。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建议“湘九味”定为“山银花、玉竹、茯苓、百合、厚朴、杜仲、栀子、湘莲、异蛇”。对“湘九味”等大宗中药材,采取“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带动农民”的运行机制,加速推进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三)强化服务,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一是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的种植基地。建议有关部门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按照“种苗优质化、生产标准化、技术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设施配套化”的要求,推进大宗中药材基地建设。
二是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将我省“山银花”更名为“南方金银花”,并解除使用限制。金银花主要种植在山东和南方武陵山区,成分有南北差异,但药性药效相同。2005年,国家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2010年,个别媒体和专家歪曲宣传“山银花”上火,国家药监局随即对“山银花”作出使用限制,我省山银花价格随之大跌。建议省有关部门积极向国家药监局等单位呼吁与争取,将北方的“金银花”更名为“北方金银花”,将南方的“山银花”更名为“南方金银花”,两者在使用上同等对待。
三是建立大宗中药材储备制度。建议省政府牵头,建立大宗中药材储备库,以稳定供应,降低市场风险,减少价格波动对企业和药农的伤害。
(四)拉长产业链,以消费、销售促生产
一是推进深度开发。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科研,利用中药材开发药膳、药酒、饮料、保健品、休闲食品、化妆品、甜味剂、苦味剂、食用色素、香料、植物毒素甚至有机农药等,推动药材种植和加工,解决销售难题。
二是发展中药材产业旅游。许多大宗中药材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山银花、湘莲、银杏等。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旅游开发、植树造林等,发展中药材产业旅游,促进中药材消费。
三是举办湖南“药博会”,提升大宗中药材营销水平。每年定期在长沙举办“中国湖南中药材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销活动,促进大宗中药材商贸流通。帮助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解决市场经营户无证经营的问题,并定期举办大型商贸活动。推广“互联网+中药材”的销售模式,发展电子商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湘药”品牌战略
一是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建议整体规划全省大宗中药材品牌和产品的推介,着力打造“湘药”品牌,把“湘药”提高到与湘菜、湘烟齐名的水平。在宣传中,突出“湘九味”,大幅提升“湘九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加强品牌保护,提高品牌效益。加强对大宗中药材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时申请专利,防止特殊配方和特色工艺的泄密。积极开展大宗中药材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道地药材命名。工商、药监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打假、冒、伪、劣品牌和产品。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导党派无党派
界别医药卫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