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大会发言

骆伟委员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致公党湖南省委的发言
骆伟委员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致公党湖南省委的发言
——立足“一核两带三极”战略布局全面提升湖南高铁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湖南处于全国高铁交通枢纽“黄金十字”地位。立足我省高铁区位优势,结合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我们认为,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培育壮大高铁经济,对于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如何利用高铁发展这一特殊历史机遇,科学进行产业布局,推进高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还存在着谋划不足、建设滞后、配套薄弱等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战略布局:打造“一核两带三极”的湖南高铁经济名片
我省要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我们建议重点围绕京广、沪昆两大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构建“一核两带三极”的湖南高铁经济发展格局。
(一)确立总体战略。高铁经济带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全省统一谋划,形成整体发展态势。具体而言,一是以一核三极支撑两带。以大长沙(长株潭)为核心区,打造成为全省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制高点、引领区和示范区;以岳阳、郴州和怀化为三极,全方位支撑、拉动两大高铁经济带建设。二是一核沿两带辐射全省。大长沙核心区通过与两条高铁沿线节点城市合理分工来辐射全省,大长沙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而两带沿线其它城市重点建设工业园区,与大长沙的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形成垂直分工和产业互补。三是三极经两带汇聚四方。充分发挥岳阳对接“长三角”和武汉城市群,郴州对接“珠三角”和广深港澳,怀化面向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三市建设成为汇聚四方资源的开放高地和创业乐土。
(二)重心打造“一核”。建设好大长沙(长株潭)高铁经济带“核心区”,将其建成全国性的高铁经济示范区和世界级的高铁装备产业中心,助推大长沙成为全省乃至中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是加快建设长沙高铁新城。建议将长沙高铁新城建设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重新高标准研究制定总体规划,采取更有力举措推进高铁新城建设;积极构建以商贸、金融、研发、会展、文化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知识、人才密集型产业及总部经济。二是整合大长沙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优势。依托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和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优势引领和产业配套,把大长沙建设成为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三是加快核心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强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长株潭同城化,将大长沙建设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三)倾力建设“三极”。一是将岳阳建设成为我省高铁经济带北部的增长极。以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和岳阳经开区为主要载体发展高铁经济,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对外开放型经济;完善以物流、高端制造、绿色化工、生态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成为我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通江达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二是将郴州建设成为我省高铁经济带南部的增长极。利用郴州高铁优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打造湘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争取先行先试,积极谋划湘粤高铁经济带合作,使郴州成为我省面向港澳深广、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三是将怀化建设成为我省高铁经济带西部的增长极。利用怀化作为大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和其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协力打造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使怀化成为我省对接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面向大西南、亚欧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二、明确发展抓手:打造多点突破、具有湖南特色的高铁经济
(一)以创立“世界高铁经济论坛”为湖南品牌形象。依托在高铁领域的学术人才、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交通枢纽及文化传媒等优势,创立“世界高铁经济论坛”,促推我省高铁经济发展,并将其发展成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标志性符号。
(二)以旅游产业为高铁经济带突破口。积极适应高铁带来的“快旅慢游”模式,建立省内外高铁沿线城市(景点)旅游联盟,加强设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沿线精品旅游线路,在重要站点设置旅游集散中心,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服务提档升级。
(三)以发展高铁轨道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龙头。充分发挥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品牌优势,通过强化“园区提质、项目建设、企业培养、技术创新”等措施,推进“单台产品供应商”向“成套设备供应商”转变;发展工程总包、维保运营、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和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四)以建设高铁沿线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充分利用高铁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的强大促进作用,结合自身实际,以高铁为依托、园区为载体,做实、做强、做大长沙高铁新城、株洲武广新城、郴州武广新区、岳阳高铁新城、怀化工业园区,并以此为重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以加强高铁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支撑。统筹规划建设以高铁站点为核心,集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长途客运于一体,具有中转换乘、无缝对接等多元化功能的立体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启动长沙高铁南站的提质改造,优化、美化周边环境,大幅提升车站集散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三、明确保障措施:夯实湖南高铁经济带战略的发展基础
(一)加强统筹领导。建议成立湖南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快编制《湖南高铁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建立高铁动态跟踪交流机制、省市二级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党委政府统筹水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高铁经济的共识,增强经济一体化、全省一盘棋意识。
(二)构建协作平台。建立省内外高铁沿线城市为成员的高铁城市联盟,进一步加强高铁经济区域协调与合作。成立高铁产业商会联盟作为企业合作组织,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加大智力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三大研究院建设,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高中级高铁专业人才,打造“高铁湘军”。
(四)强化法律保障。适时启动立法程序,率先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并着重从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区域统筹、产业发展、站点运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和保护。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兼)党派致公
界别致公
大会秘书处2016年1月印1400份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