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张智军委员的发言——加强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当代科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图书馆转型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省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比国内外先进图书馆,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
1数字化建设专项经费不足
省、市、县三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备配置、日常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但目前,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经费只有中央财政不定期投入,地方财政尚未设立配套资金。按照省级图书馆(1个)、市级图书馆(14个)、县级图书馆(123个)各配套资金300万元、75万元和65万元的标准计算,距离全面实现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整项工程资金缺口约为9270万元。
2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完成。目前,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从事数字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加之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馆员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无法适应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需求。以省图书馆为例,目前相关工作主要是以现代技术部、数字资源部和信息部为主,共有相关工作人员30-40人,其中大多数是大学及以上学历,但接受过计算机技术等正规专业教育并掌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不足20人,人才知识结构远远落后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求。同时,目前省图书馆没有用于技术培训的专项开支,无法通过及时有效的在职技术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相关技能。据估计,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专业人才缺口近200人。
3公共图书馆信息数据库有待进一步充实
图书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目前,我省信息数据库建设较好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除此之外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一方面,受限于资金投入等因素,图书馆对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引进仍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购买力度;另一方面,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力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专业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方面,目前我省仍处于较落后状态。
4图书馆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共建共享
近年来,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虽有所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划,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互联与协调,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管理系统和MARC数据等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各馆的数据库互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访,各级图书馆处于分割建设状态。此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之间也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无法形成数字资源的整体优势,没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5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有待加强
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其中数字化读书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34.3%的成年国民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新媒体已成为读者主要阅读媒介之一,但我省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开发仍有待加强,大多数开展的服务仍然只有语音或短信服务,多种媒体手段并行作用的深层次公共文化服务形态尚未形成,全省各级图书馆在服务手段上未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有效结合,致使公共图书馆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多变的需求。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我们建议:
1制定统一发展规划,做好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
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层次多、范围广、任务重的复杂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地一域可以完成的。推进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首先应立足全省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建设方式及配套支持等,制定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统一发展规划,为全省各层次、各地区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依据。同时,鉴于我省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平,可允许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道路。
2建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属于公共文化工程,其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决定其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当前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应按照中央标准,以省财政为主体,相应建立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各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各市州也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其财政预算中单列资金用于当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3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制定分层次的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展自上而下的技术专题集中培训。例如,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系、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开展专题讲座;二是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及信息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对市、县两级分中心的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四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模式,采取文化系统内部培养为主,外部聘用专业人员为辅的人才使用模式。
4建立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之一,即建立起大容量的数字资源系统。为丰富我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一方面,有实力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可引进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根据读者需求,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进一步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弥补数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快数字资源数据库群自建力度。除综合性数据库外,要着重建立和完善专题数据库和特色馆藏数据库,在数字化资源方面突出湖南特色和本地需要。
5建立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
数字资源的分享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为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起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平台,实现我省各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数字资源的共享,实现省内各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确保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6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借助高科技电子标签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分布在各地的系统服务终端直接为读者办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及下载、数字资源推送等服务,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主动配送给读者,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升级。同时,要特别加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融合力度,让读者通过各种新媒体切实感受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成果,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