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建立长沙花鼓戏信息数据库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7-01-14]    来源:
  容: 长沙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保护长沙花鼓戏,对保护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研究湖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现代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以及进一步开发湖南旅游资源,加快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在国务院颁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长沙花鼓戏荣耀入选,保护单位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原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长沙花鼓戏在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剧目,培养了一大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名家名角,除积累《打鸟》《讨学钱》《送表妹》《小砍樵》《打铁》《访友》等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外,在新剧目创作编演中,紧跟时代步伐,50年代的《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两个党员》、60年代的《柯山红日》《打铜锣》《补锅》、70年代的《沙家浜》《送货路上》《两张图纸》《野鸭洲》、80年代的《牛多喜坐轿》《八品官》《喜脉案》、90年代的《桃花汛》《羊角号与BP机》《乡里警察》、新世纪的《老表轶事》《走进阳光》《作田汉子也风流》……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长沙社会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这一地区民间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情感状态和社会风貌。长沙花鼓戏作为汉民族承传的民间文化,有着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生活方式改变,多元文化的冲击取舍导致审美方式的改变,地方戏曲的受众锐减,面临深刻的危机。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5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2016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纳入省十三五规划,通过相关文化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地方戏曲如沐春风,各艺术院团艺术创作生机勃勃,而对艺术档案的整理、保护相对滞后,挖掘整理长沙花鼓戏优秀传统剧目、名家唱段,通过收集、分类、编目等方式,运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等,建立完整的长沙花鼓戏信息数据库刻不容缓,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促进长沙花鼓戏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 1、由相关财政部门拨付专款,专用于长沙花鼓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2、由相关文化部门对长沙花鼓戏的生存状态进行调研,开展长沙花鼓戏流行区域的戏曲普查。 3、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是长沙花鼓戏的示范性演出单位,又是长沙花鼓戏非遗项目国家级保护单位,资源丰富,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建议以省花具体实施单位,对市、县长沙花鼓戏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录入,具体承担长沙花鼓戏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