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委员提案

关于加大对文艺人才培养和保护力度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7-01-14]    来源:

  湖南文艺根基深厚,“文艺湘军”曾在当代中国文艺方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但是近年来,我省文艺事业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警醒。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的管理、吸引、培育和保护方面狠下功夫,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文艺名家和代表人物,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再创“文艺湘军”新辉煌,促进湖南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急缺。湖南省现有文艺专业人才共101665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39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2%。中宣部“四个一批”专家2人,文化部优秀专家18人,湖南省“五个一批”专家1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9人。可见高端人才的储备总量占比较低,高级技术人才匮乏,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编剧、导演、舞美、作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队伍建设机制缺乏灵活性,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渠道不畅。一是现行政策和体制下,行政管控较细,对人员配备、人员定额、结构比例等编制情况都有严格控制,对文凭的限制也有严格要求,各文化艺术单位内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及监督机制行政化,缺乏自主权和发展活力,对于特殊人才没有特殊的引进渠道,同时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困难也成为各文艺单位的普遍现象。二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竞争激励机制,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三是人才培养政策不够宽松,渠道不够畅通。文艺专业人才,尤其是传统艺术讲究“童子功”、“科班培养”,10-18岁是黄金年龄段,后备人才培养重在从小培养,从基础抓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强调:“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切实落实大中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落实这一政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施免收学费,但湖南省仍未实行。  

  (三)人才环境不够理想,外流现象严重。目前湖南文化行业整体待遇水平较低、区位优势不强,且现行的人事制度不活,政策不配套,特别在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待遇上缺少优惠政策,难以形成吸引人才、稳住人才的社会环境,导致文艺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如省京剧团陈少云、谭盾、凌柯等在国际或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知名艺术家都先后离开了湖南。尤其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等全国赛事项目(活动)严格限制外请人员数量,更进一步加剧了我省文艺创作的艰难处境。  

  (四)部分优秀艺术家生活待遇偏低,有待改善。在文艺界有一大批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和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长期奋战在艺术领域一线,辛勤耕耘在艺术舞台上,以其崇高的品德和精湛技艺,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促进艺术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政府的优待。然而,由于我国演艺市场发育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戏剧及舞台艺术市场生存能力弱和受文化艺术单位体制改革冲击等原因,包括“梅花奖”和“文华奖”获得者在内的一些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生活水准偏低,尤其是一些退休且体弱多病的老艺术家甚至处在生活极度困难中,其生活、医疗待遇等与他们的身份和贡献严重不相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严重损伤了艺术家的尊严,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艺事业发展繁荣。  

  二、意见和建议  

  抓好文化队伍建设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为重点,坚持以用为本、科学预测、高端引领、创新机制、整体开发,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老艺术家的关心和保护力度,实现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一)实施基础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批新人展示平台。不断推出新人新作,通过给项目、配导师、搭平台,多开展评奖竞赛活动,形成推动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争取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资金立项,每年选拔若干名优秀人才到国内一流的院校进修,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湘培训、合作,提升我省文化艺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对艺术学校传统艺术类专业落实免费招生政策,确保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二)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特殊人才培养扶持的“绿色”通道。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是我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发展水平的集中表现,是城市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未来五年,要把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开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我省文化人才需求,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进一步放宽特殊人才的培养、扶持及交流等政策,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充分给予用人单位在人才的培养、扶持、选拔、引进和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打通政策瓶颈,真正做到特事特办,鼓励他们探根溯源,积极创作,多出精品。  

  (三)要充分利用好政府设置的人才专项资金,切实提高文化艺术人才的各项待遇。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地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用人导向。通过资金保障、评奖激励和媒体宣传等措施,促使更多的德艺双馨、内外兼修、富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培养人才、扶持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四)重视调动老一辈艺术名家的积极性,对“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给予资助。很多老一辈艺术名家虽已退休,但都仍在从事艺术教育及教学工作,为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要进一步改善老艺术家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退休待遇,让其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心无旁骛、殚心竭虑地发挥余热。特别是“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作为文艺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褒奖和优待。如对“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每年给予一定金额的特殊资助,将有效调动获奖者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奋斗精神。  

主办: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电话:0731-8489201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